微型LED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大部分优点:它也弥补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缺点

现在说起自发光屏幕,我们首先会想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然后会想到只存在于户外广告等商业领域的LED巨幕。

这种大屏幕通过许多普通大小的LED珠子作为像素来显示图像,由于像素尺寸和间距都受技术限制,整体观感相当惨不忍睹,仅适合用在户外远距离观看。.

后续有品牌针对商用领域开发了小间距led,提升了图像的整体精细度,放宽了屏幕尺寸和观看距离的限制,但终究没能让其适用于家用领域。

当LED单元的制造工艺等技术标准进化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这种自发光屏幕看到了进入家庭领域的曙光,这就是Micro LED。

微米尺寸的LED灯珠和微米尺寸的LED灯珠之间的距离,使得它在PPI上进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每英寸像素,最终使得推荐观看距离接近家用电视的水平。

同时,它的具有OLED的大部分优点,包括自发光带来的高对比度、高色域、低能耗,以及高响应速度等等,也消除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最明显的缺点,即使用寿命短和烧屏的可能。

但作为一种新技术,它也具有共同的问题,即目前制造工艺复杂、生产率低和成本高。

与液晶的TFT光刻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蒸发或印刷不同,Micro LED不能直接在基板上制造,而是通过要先制作好每一个作为子像素的微型LED单元,,转移到基板上,这涉及到“微型工艺”和“巨大转移”技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Micro LED的制造不像是制造屏幕面板,而像是制造处理器。

不难想象这一步所涉及的制造过程。微米级的LED单元本身需要精确切割,然后用一小片集成电路形成一个LED芯片。其次,大规模集成电路也布置在基板本身上。

这就需要使用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工艺。当然,这个需求还没有达到目前CPU等先进SoC工艺水平,使用前几代芯片工艺就可以实现。然而,该工艺中的材料等成本因素也是Micro LED量产的一大障碍。

整体来看,虽然Micro LED电视已经成为现实,但是100英寸以上的巨屏整体成本已经从几百万美元优化到几十万美元。

然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它仍然相当昂贵。同时,随着每英寸像素仍然不够高,略小尺寸的分辨率可能达不到4K水平,推荐观看距离较远等问题,它距离成为家庭电视的下一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评价是基于家用电视的标准,但是如果稍微放宽要求,回到大屏幕领域的分辨率和观看距离的标准,就会发现Micro LED已经是最有优势的一个了,尤其具有传统LCD、OLED所不能及的成本平衡性。.

在OLED方面,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单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最大分辨率应该是88英寸和8 K,为了制造更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我们需要单个更大的玻璃基板或(几乎)无边框封装技术的多屏拼接,这存在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和成本、良率等负面因素。

与此同时,这两种技术手段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更直接的问题:以有机发光二极管常见的每英寸像素水平而言,生产或拼接100英寸甚至20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是对高分辨率的浪费。

微型LED的固有特性是“增材制造”,通过同尺寸的通用小面板拼接成大小各异的MicroLED显示设备,打破固有的尺寸生产限制。.

甚至MicroLED的模块化也不再仅仅体现在生产领域,而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分解组合,不仅解决了巨屏进入家庭的问题,还带来了极佳的使用灵活性,对于显示设备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未来前景。

同时,在商用巨屏领域,在同样的大尺寸显示屏、同样的分辨率条件下,Micro LED相比Mini LED可以降低70%以上的成本,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这也是为什么看似昂贵的Micro LED依然有很大的实力做研发,能够在大屏领域站稳脚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