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碾压液晶电视!ULED电视在画质方面取得巨大突破
买电视的概念就是买一个面板,这个概念一直深深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的确,面板是电视制造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一个,但液晶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可以说是达到了天花板。
因此,液晶电视要想在显示效果上持续取得新的突破,除了创新背光技术,如MiniLED背光技术外,另一个就是利用画质芯片和算法调谐技术优化提升画质。
也就是说,现在的液晶面板决定了电视画质的下限,而电视画质的上限更多的取决于画质的调整。
如果国内有哪个电视厂商有能力把电视画质芯片和画质调整技术做到行业顶级水平,海信一定是其中之一。
ULED画质技术,带来跨越式的画质提升
一直以来,海信的ULED电视都代表着高端液晶电视。作为ULED具备超越OLED的色域覆盖。海信自主研发的液晶电视显示画质技术处理引擎
其次,ULED还有精确的色彩再现技术,可以对画面进行自适应处理,保证图像色彩的细节表达和准确还原。
当然最熟悉的还是ULED的多分区背光动态控制技术和自适应分区峰值亮度增强技术。ULED将背光分成几个独立的控制单元。
根据每一帧图像的亮度和暗度分布,可以精确调整相应背光区域的亮度,从而使ULED电视的动态对比度相比普通的液晶电视有了巨大的提升,以及画面的亮度和明暗细节成倍增加。
以今年海信旗舰4K电视U7G-PRO为例,搭载了海信最新的ULEDXDR技术。
凭借100级全阵列动态背光和ULED独有的控光能力,海信U7G-PRO可以实现100万:1的超高动态对比度和1600nit的峰值亮度,将电视带入XDR时代。
同时,在色彩控制方面,有了ULED技术的加持,U7G-PRO拥有高达95%的DCI-P3电影广色域以及的E1.2的专业级色准。
信芯超画质芯片,从“芯”定义电视画质
当然,画质调整技术离不开画质芯片,就像索尼的XR画质芯片和三星的Neo量子点处理器一样,海信也不例外。ULED的背后是海信自研的“信芯”超画质芯片。
近年来,不断的贸易摩擦使得“芯片自研”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手机领域,国内很多厂商都启动了造芯计划。
在电视领域,海信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欣欣”,一举打破了国外图像处理芯片的垄断。
2015年,海信发布了Hi-ViewPro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代,成为全球第三家能够自主研发高端画质芯片的公司,仅次于索尼和三星。
目前,海信“SMIC”超画质芯片已经迭代多次,海信U7G-PRO内置的SMIC U超画质芯片是海信第四代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022年,1月11日,海信正式发布了第五代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也是中国首颗全自研8KAI画质芯片。.
这款8KAI画质芯片支持3300万像素的精准重构,可以让画面细节更加清晰细腻。支持26880分区背光控制,大幅提升画面对比度,呈现更多层次的明暗部分。
在色彩控制方面,海信8KAI画质芯片支持48位色深和7897色点控制,可以显示更逼真细腻的色彩。同时,借助AI场景和物体检测前沿技术,海信8KAI画质芯片还能实现实时自动优化处理。
有了这款8KAI画质芯片的加持,海信ULED电视的画质一定会再次迎来质的飞跃。搭载这款8KAI画质芯片的海信85U9H,在CES2022期间获得了“CES2022创新奖”,成为展会期间的热门产品。
全新的ULED系列电视未来能把液晶电视的画质提升到什么样的高度,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惊艳的画质表现,确实值得期待。
小结
正如海信在8KAI图片发布会上所说
现在中国显示行业已经彻底解决了“屏幕”问题。2021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能占全球总量的67%。
也就是说国产电视品牌在面板技术上与日韩品牌的差距已经完全消除,剩下的差距更多的是在画质芯片和画质调整技术上。
在画质芯片自研的道路上,海信无疑走在了前列。在海信“欣欣”超画质芯片的加持下,海信的ULED电视产品正在逐步缩小与日韩品牌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有所超越。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以海信为首的国产电视品牌,在芯片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在电视乃至整个显示行业都具有核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