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网|雷军创造的“败将”组合能帮助小米赢回中国市场吗?

对这些空降职业经理人来说,“重新创业”可能是理想主义的一种表达。他们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是他们对小米的价值。

划重点

当杨柘离开华为时,有传言说他觉得自己既有信用又有能力,不太愿意服从管理层。也有人说,他的思想和于成东的思想太不一样了,经常发生摩擦。杨柘曾私下提到“TCL没有兑现当初承诺的资源”;

2.只有小米在顶级手机制造商中保持着相对开放的人才体系,而华为和OV更喜欢在内部培养和选拔高管。

3.小米频繁引进外部高管的背后,是其自身业务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高端市场。

4雷军对高层管理人员有严格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机制。如果承诺不能实现,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5.常成在微博上的宣传文案引发的争议,以及小米10首秀的糟糕表现,让雷军很不满意。

品牌营销只是蛋糕上的糖衣。指望营销人才扭转局面是不现实的。杨柘能再次证明他需要时间吗?

作者:马关李越

编者:康晓

制作|王诜腾讯小曼工作室

当杨柘在2012年初应于成东的邀请加入华为时,他当然没有想到在一起工作了三年后,他们的关系会随着于成东删除他的微信而结束。

在加入华为之前,三星的杨柘已经是手机行业的热门营销大师。2011年,三星取代诺基亚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王者。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前夕,小米诞生了。专注于通信设备的华为也决定进入终端消费市场。首领是任的爱将于成东。

在杨柘担任华为在中国的消费者业务CMO期间,华为是智能手机领域的先锋。作为华为营销的主要运营商,杨柘贡献了“爵士生活”、“时光飞逝”等人文口号,客观上提升了华为手机的品牌形象。

到2015年,随着P系列和Mate系列的推出,华为逐渐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主要竞争对手小米直到一年后才推出Mix系列高端试水产品。

令人惊讶的是,同年10月,杨柘选择退出迅速崛起的华为,加入TCL。

至于杨柘离开华为的原因,外界分析是因为他建立了很高的声誉。他可能觉得自己既有信用又有能力,其中有些人不太服从管理。也有人声称,他的想法与俞成东的想法如此不同,以至于经常发生摩擦。TCL自然同意了高薪邀请。

虽然没有澄清这些谣言,但俞和杨的分手已经是既成事实。换工作两个月后,绰号“大嘴巴”的俞成东在一个内部微信群中表达了对杨柘的不满,称他与杨柘的个人联系微信已被删除。

离开华为后,杨柘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黑暗时刻。TCL的经历以辞职告终,魅族的转型也顺利结束。他本人也受到公众舆论的强烈质疑。杨柘没有公开讨论这两次经历。一位与杨柘关系密切的人士告诉《深网》,他曾私下提到“TCL没有兑现当初承诺的资源”。

2018年7月,杨柘不光彩地离开了魅族,并在过去两年里完全淡出了手机圈。

6月2日下午,小米宣布,杨柘已加入小米集团和中国CMO副总裁的行列。雷军当天在微博上写道:“我给小米增加了一名将军。”

在过去的一年里,雷军确实增加了许多将军。在之前,包括前总裁陆、前联想手机高管常成、前创始人。

这群人都有着同样的经历:他们目睹了他们的前雇主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灾难性商业失败,也被称为“复仇者”。

右边第二个是杨柘。

除了小米,还能去哪?

杨柘在TCL和魅族的优缺点还没有定论。然而,从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来看,杨柘未能复制三星和华为在TCL和魅族的成功,可以说是宿命的结果。

杨柘离开华为时,正值智能手机从3G向4G转变的关键时刻。一方面,这是通讯技术的变化。另一方面,这是运营商削减补贴后彻底颠覆手机销售渠道。品牌自有的线下商店和在线电子商务取代了运营商的渠道成为主流。在产品、技术和渠道上表现较好的“华密奥”,已经取代了江湖上的“中国酷派联盟”。

TCL和魅族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