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苏宁在前 国美在后
北京时间4月19日晚,冰多宣布已正式与国美电器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品多以总额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对国美进行战略投资。初始股份转换价格为每股1.215港元,分别比国美零售2020年4月17日的收盘价和截至2020年4月16日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高66.44%和68.75%。
以如此高的溢价收购国美股份,充分证明了品托对这一战略合作的重要性和信心。
公告一发布,国美零售(00493-HK)就在20日早盘上涨32.88%。尽管仍远低于1.215港元,甚至无法触及1港元的边缘,但这一上涨确实令人担忧,并间接表明市场对品多和国美的联姻非常乐观。
拼写很多,国美遇到露水很久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多多与国美的首次合作。这两个人已经成为很久的朋友了。自2018年以来,国美官方旗舰店一直驻扎在脑多多。脑多多还与国美安迅物流展开了业务层面的合作。
国美零售的首席财务官方巍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从平台到服务,到今天的资本层面的合作,国美与品多的合作日益加深。”
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确实非常深入,优势互补进一步:国美将充分发挥其供应链优势,以更多的短板来补充相应的短板。品多倾向国美电器加速零售增长。
根据协议,国美零售将在商品、物流、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国美的零售产品将以多种方式下架,品牌电力公司将与“一百亿补贴”计划挂钩。国美的两个服务平台,安迅物流和国美巴特勒,将成为品多物流和家电的服务提供商。两大服务平台将提供覆盖全国的大中型货物物流、仓储和配送服务,以及家电维修-清洗和维护-折价换货等消费服务项目。
品多将向国美注入消费趋势大数据和平台流等主流数字零售资源。
截至2019年底,脑多多已经聚集了5.85亿活跃买家,在零售行业仅次于阿里。相比之下,虽然国美早在2011年就率先推出了“B2C实体店”整合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但它很可能是“新零售”游戏的真正创始人。然而,2010年“进入”国美的黄光裕只能遥控国美的发展。他实际上已经错过了网络奖励期,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因此,国美电器急需大量的交通。对国美来说,这种合作就像久旱之后的雨。
双方的合作建立在优势互补的坚实基础上。因此,合作充满了多方的期望,国美电器零售和市场。许多人称之为“天作之合”。
平多急需打破对天猫和JD.com的封锁。
品多多战略副总裁大卫刘(DAVID LIU)表示,这种合作将带来双赢局面:“消费者可以在国内外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购买更多顶级品牌。国美可以获得5.8亿用户。PDD已经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领域站稳了脚跟。”
除了试图尽快弥补其供应链的不足之外,这显然意味着要拓宽商品的范畴,从侧面揭示其打破现状的企图。
从一些运营指标来看,除了活跃用户数量,多多在2019年仍将是三大巨头中的垫底,尤其是其收入远低于阿里和JD.com。
然而,如果我们更多地关注增长率,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感叹这场斗争是如此可怕。当然,这不值得太多的感受。毕竟,多多已经存在不到5年了。它已经成为三大巨头之一,它最大的依赖只是惊人的增长率。
问题在于,当前的零售业已经进入了一种股票游戏的状态,在一个严重依赖它的不断下跌的市场中,正面临着阿里和JD.com越来越强烈的攻击。
为了保持增长,多多必须尽快弥补其供应链的不足。并打破快速消费品的束缚,扩大更全面的商品类别。所有这些要求国美都能满足,因此国美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国美渴望流动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于2010年被判入狱14年。减刑后,如无意外,黄光裕将于2021年2月16日获释。
过去十年,黄光裕一直在狱中控制着国美的发展。这十年恰逢智能手机革命爆发的戏剧性变化时期,它加速了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并深刻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面貌。
即使信息足够顺畅,身陷囹圄的黄光裕也很难真正理解。过去的十年可以称为国美的“失落的十年”。
国美2010年实现收入509.1亿元,2011年598.21亿元,2019年599.83亿元。收入似乎比多多高,但已经有十年没有增长了。它只是设法维持它。在偏爱增值的资本市场看来,它就像是腐烂的木头,无法与多铎相比。
GMV国美零售2019年同比增长2.7%,至1361.1亿元,更不用说三大电商巨头营业额的一半,甚至其老竞争对手苏宁安逸2019年2692亿元的收入。
低营业额自然是由于国美电器未能适应市场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的变化。该平台的吸引力降低,无法吸引足够多的活跃买家。不支持交易金额和频率。如此惨淡的发展,不言而喻,国美是多么渴望交通。
活跃用户的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京东的努力。当然,它有能力缓解国美对交通的渴望。
他会是下一个阿里苏宁吗?
然而,多多和国美的联手似乎在行业中过于强势,有一种历史重演的感觉。
2015年8月10日下午4点,阿里与苏宁联合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阿里投资283亿元在苏宁乐购(002024。深交所)持有19.99%的股份,成为苏宁特易购的第二大股东。
苏宁以每股81.51美元的价格,以140亿元的价格,认购了不超过2780万股阿里新发行的股票。交易完成后,苏宁安逸在发行后持有阿里巴巴约1.09%的总股本。
在这种深入资本层面的战略合作之后,阿里和苏宁走上了一条相似但不同的新零售发展道路。阿里已经扩展到新鲜食品和生活领域,并一直在网上投放食品。苏宁易拓展了所有渠道和类别,在疯狂扩张期间不断减持阿里股份套现,并将财务业绩保持在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就像品多与国美携手合作一样,这看起来是一种双赢的合作。阿里和苏宁在用户、商品、服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优势互补,在错位中竞争。
问题是,苏宁一直在出售阿里的股票,用于新的零售扩张,甚至为了筹集更多的扩张资金,张和苏宁电器集团也已承诺。
这意味着,如果苏宁在未来零售业的竞争中失利,苏宁乐购很可能会被阿里直接吞并。
从目前阿里与苏宁的合作来看,这种不对称的合作很可能会失去平衡,之后合作就会被扭曲。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多多和国美。
文/刘匡公开号码,身份证号:刘公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