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口卫星互联网:战争已经燃烧
4月20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明确纳入“新基础设施”的范围。
人们对互联网非常熟悉,但是随着卫星这个词的加入,它变得很难理解。事实上,卫星互联网是指利用大量卫星形成通信网络,利用卫星通信覆盖面广、容量大、不受地理影响等优势,有效解决偏远、分散地区以及海空用户的互联网服务问题。
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能力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也称为“新基础设施”。搭上“新基础设施”的卫星互联网也成为一个大的出口。
新的基础设施风口
新基础设施的春风是激烈的,它也把一个大春风带到了卫星互联网的风口。
在政府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卫星互联网概念股当天下午走强,几家相关公司的股价上涨。截至当日收盘,中国卫通上涨7.83%,中国卫通上涨5.25%,北斗星上涨4.5%。此外,空间信息、四维制图、空间电子学和空间发展都略有增加。
卫星通信是唯一能够同时实现抗毁性强、覆盖面广、部署快速灵活、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的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覆盖,特别适用于不适合传统地面通信的地区。
对于商业密度低的广大地区和通信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地区的人口来说,建设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将他们连接到全球互联网是核心解决方案之一。然而,根据联合国披露的全球互联网接入数据,世界49%的人口仍未进入互联网世界。
可以想象,如果卫星互联网真的能把地球上近一半的人口发展成它的用户,将会获得什么好处。
卫星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只是对商用5G的补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5G保证了大量用户同时使用高速网络,而在5G覆盖范围较小的偏远地区,如海洋、沙漠、森林和其他人口稀少的地区,卫星互联网保证了该地区用户的网络使用。
卫星互联网:商业的沃土
广阔的空间不再是神秘的空间,而是商业的沃土。
2019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总收入将达到1.41万亿元。据“空间狂人”马斯克介绍的“星链”系统客户,约占传统电信用户的3%-4%,未来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20-560亿元。
当然,卫星互联网也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投资机会。从卫星制造到火箭发射,这个行业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商机。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由三部分组成: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地面基站和终端设备以及卫星通信运营。根据美国卫星协会(SIA)的预测,这三个部分的市场规模分别为7.5%、44.6%和47.9%。
因此,与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相关的公司将首先受益,而与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运营相关的公司将随后受益,但市场空间更大。
根据天丰证券的数据,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年产值预计在2028年达到0.4万亿元。卫星制造年产值403.62亿元,火箭发射年产值180.7亿元,地面设备1716.1亿元,卫星应用1733.9亿元。
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的数据,早在2018年,全球空间
尽管人类在地球上出生和成长,但他们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地球。
麝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马斯克正式提出“星链计划”,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发射约12,000颗卫星,形成“星链”网络,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互联网服务。
2019年5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使用猎鹰9号火箭将“星链计划”的第一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0年3月,SpaceX已成功将第六批60个“卫星链”送入太空。据报道,SpaceX计划未来每两周发射一批卫星,以完善其“卫星链计划”。
虽然与计划的12000颗卫星相比,已经发射的180颗卫星只有九颗牛一发,但它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星座。
此外,作为明星连锁计划的主要竞争对手,OneWeb公司的造星能力也不容小觑。
OneWeb声称它是第一家使用商业和大规模生产技术来大大减少卫星生产时间和成本的公司。与工业上制造每颗卫星所需的12-18个月的速度相比,OneWeb卫星公司的卫星制造速度高达每天2颗卫星。
亚马逊也在发射卫星。它的“柯伊伯计划”计划将3236颗卫星送入轨道,并为世界提供低延迟、高速的太空互联网服务。尽管亚马逊官员尚未宣布何时发射首颗柯伊伯卫星,但根据亚马逊向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申请的7年频段,这颗卫星的发射指日可待。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也在开发卫星网络技术,试图找到一种将数据(如互联网连接)直接传输到其设备的方法。该报告提到,苹果在相关行业已经有大约12名工程师,并预计在五年内部署其成果。
无论是SpaceX或OneWeb,还是亚马逊或苹果,他们都已经瞄准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正在建造或已经建造他们的卫星互联网系统。这也让他们领先一步,抢占了市场。
国内企业的热切追求
当然,马斯克不是唯一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在中国,仍然有许多企业关注头顶的天空。
尽管中国在卫星互联网线路建设方面落后美国近一年,但两国仍处于第一梯队。
就中央企业集团而言,早在2015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就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低轨通信项目“红岩星座”和“红云项目”。这两个项目都在2018年底发射了第一颗核查卫星。
红岩星座计划由300颗低轨道小卫星和一个全球数据服务处理中心组成,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鸿运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形成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卫通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上市公司,作为一家从事卫星运营服务的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通信卫星资源、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
除了这些“国家队”,私营航天公司也在努力。
2020年1月16日,银河空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能力为10千兆比特的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该卫星可以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为期九天的微型卫星计划利用72颗卫星构建一个低轨道物联网星座。根据该计划,将于2022年部署为期九天的物联网卫星微卫星星座。
由汽车公司吉利科技拥有的时空鱼道公司也开始招募火箭工程师涉足火箭领域。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证实了这一点。
虽然我国商业卫星产业规划和低轨小卫星组网技术的探索起步较晚,但目前国有和民营卫星星座规划整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多点化的格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起步较晚的不足。
卫星互联网已经是一片红海
不难看出,这个飙升的市场不是一片蓝色的海洋。然而,在“新基础设施”的聚光灯下,一些人不可避免地会被热情冲昏头脑。
事实上,所谓的太空互联网或卫星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1990年代,摩托罗拉发射了33,354颗铱星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包括11个轨道和每个轨道7颗卫星。这一概念与当前的卫星互联网计划相同,后者保证通过卫星网络进行通信。
然而,铱星公司自身的优势并没有掩盖高成本带来的缺点。在铱星计划完成卫星网络布局之前,通信运营商已经实现了蜂窝移动通信的全覆盖。加上网络速度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铱星公司在本世纪初被直接宣告破产。
前面提到的OneWeb也是如此。在疫情的影响下,OneWeb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应对高成本和激烈的竞争。
不难看出,成本问题仍然是卫星互联网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虽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保持在市场上的地位,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在竞争中生存。
卫星是一个硬科学技术产业,不需要噱头和风向,而需要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这个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主要参与者占据。如果一个人不能保证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差异化的竞争力,而只是利用卫星互联网作为噱头,最好远离这个行业。
新出风口的风很大,未来市场也很大。卫星互联网是不可否认的未来趋势。然而,这个行业并不是想象中的蓝海,市场竞争仍然非常激烈。新的基础设施确实带来了春风,但需要的是更基本的实力。
文/刘匡公开号码:刘匡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