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市场开始下滑:从对比数据看2020年5G的未来

2019年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智能手机过热之后,全球市场增长经历了几年的停滞,整个市场需要积极的刺激。5G商业新闻正是手机市场所需要的。除了5G,手机制造商还加快了人工智能、摄影等领域的技术更新步伐。

因此,在今年手机市场的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技术更新的反应,从而更好的推断出5G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在最近,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对位市场监测(Counterpoint Market Monitor)发布了一份关于2019年下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和第三季度中国在线手机市场份额的报告。这显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数据。

热身倒计时:手机制造商深入网络市场

正大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同比下降5%,但环比增长3%,同比降幅与前两个季度相比略有缓和。正大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反弹在网上更加明显,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网上销售约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27%,高于2019年第一季度的24%。

事实上,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网络市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几年前有一个所谓的“互联网手机”,手机品牌是通过行业内的销售渠道来区分的。事实上,渠道差异化的逻辑今年已经改变。最初的互联网手机开始专注于线下场景的布局,而“传统”手机品牌也专注于在线渠道的创造。

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华为——的荣耀,最初被定义为“互联网手机”,今年完成了向全渠道手机品牌的转型,华为也加强了其在线倾向。因此,很明显,在中国网络手机市场的六大品牌中,华为品牌占据了网络市场总份额的46%,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超过了苹果和小米OV的市场份额总和。

除了华为,第三名的小米和第四名的Vivo也很有趣。OV部门一直以其对线下市场的深度占有而闻名,其线下渠道发展模式也多次成为其他手机制造商的研究对象。然而,OV今年也开始扩大其在线市场。例如,Vivo推出了在线子品牌IQOO。与2019年的Q1相比,其在线份额也相应增加,从7%增至10%。然而,一向以网络市场闻名的小米,即使算上今年独立的红米品牌,第三季度的网络市场份额也只有14%,与年初20%的份额相比大幅下降。

这些品牌的不同表现让人们意识到,网络市场的增长不能仅靠营销或渠道建设来实现。

技术冲击:排名前六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纵观中国智能手机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激烈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在上述六个品牌上。在这个过程中,乐视、哈默甚至金利品牌都一个接一个地崩溃了。推动这场竞争的是技术的冲击。红海竞争给制造商带来的压力没有什么不同,但不同的是乐视、哈默等品牌选择以低价补贴和虚假营销炒作来抵御压力,而TOP 6品牌则在底层芯片、外观技术、移动人工智能和成像能力方面不断创新。

今天,技术冲击的“余震”仍然存在。

排名第一的华为和占据20%份额的荣耀——华为之所以能够占据这份榜单的一半,显然来自于这两个品牌对技术投资的重视。无论是麒麟系列芯片、方舟编译器从软件层面优化安卓体验以及一系列睿频技术,这些技术的红利都直接体现在性能上。尤其是通过软件层面的优化,手机制造商可以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手机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赢,从而导致华为频繁爆发。以荣耀9X为例。这款爆炸性的手机已经在第三季度成为网络市场和中国整体市场的十大畅销机型之一,通过麒麟810芯片和GPU Turbo3.0技术等核心性能吸引用户。

体内也是如此。此前,OV产品因强调线下渠道模式而被批评为“高售价、低技术含量”。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OV在累计专利数量和5G跟进速度方面都更加积极。也是因为对次级品牌IQOO技术投资的增加,Vivo在第二梯队的排名有所提高。

相反,小米和苹果是受余震影响股价下跌的两个品牌。

苹果第三季度的在线上市率为9%,尽管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但是对于新赛季来说,这种表现仍然不好。原本小米在网络市场有很深的积累,从年初到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下降了6%,这让人们更难相信这是早期互联网手机品牌的结果。

尽管立场不同,但小米和苹果都有类似的疑虑。例如,自去年以来,小米经常被指出研发投资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苹果在9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强调其对创新的重视。

总的来说,能够成为六大品牌并集中84%的中国在线手机市场,自然有足够的技术创新成果。然而,品牌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差异。似乎它并没有被认为是一个源于网络的“互联网品牌”,因为荣耀和小米由于在创新上的不同投资,已经与市场表现拉开了距离。

欢迎2020: 5G冒险不“公平”

在经历了2019年第三季度手机市场的技术冲击后,我们真正的目标是通过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表现对2020年的市场发展做出初步判断。

随着5G商务的到来,2020年(包括今年第四季度)将是手机制造商专注于技术更新的时期。然而,从第三季度前六名手机制造商的不同表现来看,在技术创新方面更积极的手机制造商显然更受消费者欢迎。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手机制造商的技术创新高度敏感,所以我们可以预期2020年会有更多。

如果2019年消费者对手机技术创新的考虑仍然比较分散,芯片性能、图像、人工智能、续航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能够得到他们的关注,那么2020年消费者对手机的考虑将会比较集中,以5G为主题,基本可以概括为“我们能不能用5G”和“如何用5G”。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测试的是手机制造商自己的通信性能布局。

目前,很明显,我国坚持实施SA联网5G网络的政策,这也使得双联网5G手机成为主流。从第四季度开始,华为凭借其对通信行业的相对熟悉程度开始布局。它不仅推出了双网络华为伴侣30 5G系列、荣耀V30专业5G系列和华为新星6 5G系列,还在上述产品中应用了5G基带芯片巴龙5000,试图在网络体验上再迈进一步。当然,其他依赖高通的制造商也在忙于布局。我相信,当高通公司在2020年更新5G基带时,中国手机制造商肯定会争夺首发权。

然后是生态布局的考验。

5G带给市场的兴奋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手机,还可以极大地改变物联网体验。中国的零部件制造商、手机制造商、运营商和分销商先后发布了“5G IoT”和“5G AI”等发展战略,试图提前规划物联网生态。华为1 8年后发布的“1 8 N”战略(“1”手机“8”大智能硬件“N”通用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生态将成为5G时代的重要帮手。除了华为在5G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之外,智能终端、5G网络和物联网生态可以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相互推动中发挥作用。这不仅将提升5G时代的用户体验,也将为这类手机制造商的未来发展留下更多的灵活性,而不是仅仅依靠手机本身作为支柱。

也有像小米这样的制造商在5G领域进展缓慢,但在物联网领域有很多布局。他们可能有机会从生态角度进行5G转型。

最后,当然还有渠道惯性的测试。

消费者行为是惯性的。5G将在2020年更新手机产品,但不一定会改变手机制造商的购买渠道和市场份额。2020年,在线渠道和排名前六的制造商极有可能仍将保持某些优势。至于它的优势能保持多久,这取决于手机制造商自己的努力。

考虑到目前的情况,很容易发现2020年的“5G远征”对手机制造商来说不是重新设定起点的“公平竞争”。5G通信技术的积累,物联网生态的布局,甚至现有的市场细分都构成了发展的基础。例如,像“荣耀”这样的品牌,拥有大量年轻用户作为“持票人”的市场份额,并与华为分享技术成果,实际上拥有一定程度的先发优势。

然而,对于手机行业来说,2020年仍然是充满不确定性和机遇的冒险一年。5G可能带来的新应用生态,以及智能耳机、虚拟现实眼镜和物联网等新硬件的孵化,所有这些机会都在等待手机制造商去实践。在12月寒冷的冬天,中国手机行业进入了冬眠状态。消费市场崛起和5G商业产品登陆的消息只是春雷的开始。蛰伏的人和编织未来的人最终会享受春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