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已经收购了Fitbit,但智能手表的机会可能不在硬件上
如果不是因为谷歌的收购,恐怕很多人会忘记Fitbit的存在。
Fitbit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运动手镯。从那以后,人们开始记录他们的日常进展、心率和睡眠。这款产品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称它为Fitbit。现在,Fitbit被谷歌以21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从初创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它已经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当然,人们更关心谷歌此举背后的目的。
在各种意见中,加强服装市场的布局以匹配苹果是主流说法。另外,几个月前,谷歌以5000万美元从安卓生态智能手表制造商化石公司购买了一些技术许可。既然Fitbit可以作为硬件支持,谷歌就不可能阻止苹果手表,苹果手表正处于全盛时期。
关于菲特比特你需要知道什么
然而,在谷歌能够依靠Fitbit进入可穿戴市场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几个事实。
首先,虽然Fitbit进入可穿戴市场较早,但今天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Fitbit成功后,类似的产品如颌骨立即出现在市场上。随着功能更强大的苹果和更便宜的小米进入市场,菲特比特的未来之路也受到了质疑。从2017年开始,Fitbit的销售额开始下降,股价下跌,甚至与2016年相比,销售额在一年内下降了100万英镑。根据IDC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今年Fitbit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份额仅为5.9%。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可穿戴设备,苹果、华为、华米、三星等品牌推出的一系列功能相对丰富的智能手表。然而,Fitbit擅长的是运动中的智能腕带。虽然菲比特后来推出了智能手表菲比特Versa,这是非常类似于苹果手表,也许菲比特Versa本身的销量不是很好,因为它已经过了黄金时代。尤其是在今天的北美市场,三星和苹果这两个在Q2获得快速增长的品牌都专注于智能手表类别。可以看出,消费者现在更关心智能手表产品,而不是Fitbit擅长的智能手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硬件方面的失败是众所周知的。谷歌也进行了类似的收购。在——14年,谷歌以3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智能家居品牌Nest。然而,Nest不仅在新产品的引进上非常缓慢,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几次重组后被亚马逊从货架上撤下。不仅硬件开发困难,谷歌也没有成功构建Wear操作系统。人员流失和缺乏合适的芯片适配导致了Wear操作系统更新缓慢和性能不足。除了使用自己操作系统的苹果,华为、小米、三星和华米等品牌都没有选择穿戴操作系统。
不足为奇的是,硬件板短加上罕见的软件故障让人们很难相信谷歌只能依靠Fitbit与苹果竞争。
可穿戴领域的机遇不仅限于硬件
这就引出了下面的问题——。对于科技企业来说,除了硬件本身,科技企业还能在可穿戴领域找到什么机会?
在技术市场上,硬件和软件原本是两条可以重叠但也可以分离的路径。以手机市场为例。尽管苹果凭借其硬件能力和巨大的利润率在硬件市场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但在近年赶上其他制造商后,它已逐渐转向获取软件收入。尽管谷歌的硬件开发并不顺利,但只要安卓存在,谷歌就从未缺席过移动软件市场。从谷歌收购Fitbit,我们也可以看到除硬件以外的一些机会。
首先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的健康大数据。苹果为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手表和手镯树立了一个榜样,通过记录身体信号、睡眠数据、运动数据等,可以利用这个庞大的健康产业。尽管Fitbit现在的市场份额微不足道,但它仍有2800万用户,尤其是许多较早申请的用户,而且累积的连续跟踪数据价值很高。尤其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也确实有一个健康技术部。尽管谷歌声称不会在其广告业务中应用Fitbit数据,但尚不清楚Alphabet是否会将Fitbit数据应用于健康研究。
另一种可能性是创造可穿戴软件。事实上,许多人不知道Fitbit早期的成就实际上是软件能力的成就。2009年推出的Fitbit甚至没有连接手机的能力。用户还必须在个人电脑上查看各种个人活动信息。吸引用户的是Fitbit对用户行为数据、社交媒体共享政策和Fitbit发布的健康信息指南的形象梳理,而不是Fitbit硬件本身不可替代的性质(事实证明Fitbit确实被取代了)。谷歌本身拥有强大的软件生态系统和渠道,结合人工智能功能,或许能够将Fitbit变成多终端软件。尤其是当三星、华为和其他制造商专注于开发可穿戴操作系统时,谷歌可能会借此机会推出一系列能利用可穿戴产品的杀手级应用。
当然,谷歌此举也有可能旨在收购Fitbit旗下的FitbitOS,并结合化石的技术授权,进一步优化WearOS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高通即将推出可穿戴专用芯片的传言。
功能日益重叠的智能服装的硬件创新空间有多大?
当然,有传言称,谷歌收购Fitbit是为了获得技术,并重启自己的可穿戴产品Pixel Watch与高通可穿戴芯片的结合。这并非不可能。但现在可穿戴市场,尤其是智能手镯和手表,对硬件产品的模式已经相对清晰了。它大致可以分为以苹果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扩展、以Fitbit为代表的硬核健身手镯和以化石为代表的时尚手表进化。然而,这三种产品在硬件功能上有所重叠。例如,几乎每种类型的产品都具有步数计数、睡眠和体征监测功能,而手镯和智能手表则具有NFC支付功能。最全面的智能手表与手机本身和未来的智能耳机有许多重叠的功能。
以即将推出的小米智能手表为例。独立对话、独立打车和萧艾同学的功能实际上完全被智能耳机中智能语音助理的功能所覆盖。尤其是当小米推出标准的苹果手表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智能手表/手镯领域的硬件创新空间有多大。
小米尤其面临这样一个事实:在苹果、三星和华为都建立了智能手机和智能手镯之间的生态联系之后,这两种硬件可以共享功能,并为用户数据搭建一堵坚固的墙。事实上,未来推出产品的不仅仅是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等手机制造商。表现不佳的WearOS很可能不会被使用。
换句话说,除了传说中的像素手表,谷歌眼镜未来可能拥有的是以化石为代表的时尚智能手表,即那些不具备硬件创新能力或硬件创新需求的产品。他们能为谷歌和其他所有像谷歌这样在智能服装硬件方面不再具有先发优势的科技公司提供的是稳定的数据流和软件创新空间。
我们还可以推测,未来的智能腕带/手表可能会进入软件竞争时代。谁能更好地建立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手机之间的生态关系,谁能更好地利用智能腕带/手表产生的数据开发软件,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竞争点。
当然,随着谷歌在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积累,它将不再仅仅专注于硬件和操作系统领域的软件竞争。但对于谷歌以外的科技公司来说,或许他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