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战争即将来临。谁负责快递业的兴衰?

一个多月后,2019年的“双11”将再次到来。

9月27日,双11快递公司动员大会率先召开。由中国快递协会主办的2019双11快递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中国11家主要快递公司天猫和菜鸟正式启动了2019天猫双十一全球嘉年华的物流准备工作。快递巨头们正在为双11做准备,这已经成为他们今年快递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临界点。

今天,双11不仅是电子商务巨头之间的战场,也是快递巨头今年的一个重要考验。双11测试快递巨头能否在短时间内面对数亿快递订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交付任务,并测试其内部实力。

在准备双11之前,国内快递业已经开始了一轮价格战,这也降低了今年上半年中通、童渊、大云和申通的净利润。随着顺丰和京东推出平价快递服务,快递巨头之间的价格战将会继续。快递巨头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为他们争夺快递订单和市场份额。将来谁能在这场比赛中领先?

为双11做准备,为快递巨头展开竞争,与电子商务巨头密切合作,影响双11的业绩

对于快递巨头来说,double 11产生的物流订单已经成为他们今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去年天猫“双11”记录了2135亿元的交易和10.42亿的全天物流订单。根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数据,去年11月11日,国内主要电子商务企业产生了13.52亿快递物流订单。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为507.1亿件,营业收入为6038.4亿元。根据机构研究,2018年电子商务快递占快递总量的80%以上。

从这些数据来看,今年的双11物流订单将实现进一步突破,这对快递巨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快递项目在快递业务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未来如何在电子商务巨头的平台上赢得更多快递订单,对于捷达、顺丰、京东快递等快递巨头来说至关重要,这可能决定了其收入的增长。

目前,国内电子商务行业排名在前两位的是阿里、京东和多多。对于快递巨头来说,与电子商务巨头的密切合作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电子商务快递领域能得到多少蛋糕。阿里在物流行业一直有很多布局。除了一个新人包着的“女婿”,它还有一个战略投资准入部门和五百家公司。

今年3月,在阿里间接持有申通46.6亿元股份后,他在7月份以99.82亿元的价格获得了购买申通快递约31%股份的权利。如果收购成功实施,阿里巴巴将成为申通的实际控制人。在此之前,阿里已经控制了100代人,童渊和中通,而大云已经是菜鸟的合伙人。

此外,JD.com拥有JD.com物流,这也是JD.com在电子商务领域确立自身优势的重要因素。根据JD.com物流目前的发展情况,除了打破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外界对JD.com和JD.com物流自身的种种担忧之外,JD.com还向公众披露了其第二季度的盈亏平衡。除了一、二线的稳步、成熟发展,京东物流四年前进入三线、六线城市。起初,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因为竞争力相对较小。随着低端市场布局的逐步改善,合规成本率逐渐下降(已降至6.1%)。

平托多多的其余部分已经成为快递巨头想要合作的目标。特别是,平托多多在过去两年发展迅速。平台上的订单业务增长迅速。究竟达成何种合作形式也可能是平托多多考虑的焦点。

对顺丰来说,阿里和京东都有自己的快递公司投资和发展,这也使顺丰在电子商务快递方面处于一定的劣势。尤其是顺丰自己在快递行业的高端定位,仍然需要比“三通一平”更高的收费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顺丰的优势不断被其他竞争对手赶超,对顺丰来说,情况也越来越糟。

虽然“三通一平”和“百代”背后有阿里的战略投资,但这些企业之间的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可以说,现在没有一个快递行业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可以预见,随着双11的临近,快递巨头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世界竞争格局。领先企业之间争夺电子商务快递市场份额的竞争十分激烈。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快递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主要派别有:阿里(通达100)、顺丰和非阿里顺丰。根据国内五家上市快递公司顺丰、申通、童渊、大云和邦德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

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孙凤的收入仍然是最高的。上半年业绩为500.75亿元,成功突破500万大关,其中申通最低,为98.71亿元,仍未突破100亿大关。五家公司的利润排名依次为顺丰、沈彤。后四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512亿元,相当于顺丰。沈彤有点落后了。

从主要收入增长表现来看,大云以163.51%的增长率排名第一,这多少让外界感到意外。其余依次为神童48.62%,顺丰17.68%,邦德16.65%,童渊15.64%。从这些公司的增长率来看,虽然孙凤的收入最高,但其业务增长率并不乐观,这也表明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力不够突出。

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来看,顺丰以31.01亿元位居第一,增速较快,其次是大云12.96亿元、童渊8.36亿元、申通8.32亿元和邦德1.05亿元。

从收入、净利润和主营业务的发展来看,几大快递巨头都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除了上市,京东物流仍在扭亏为盈。对他们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收入增长,业务竞争尤为激烈。美国证券研究所认为,几家快递巨头的竞争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价格战愈演愈烈,低价策略不利于提高利润。

在快递行业,价格因素是影响快递巨头收入和净利润的重要数据。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也成为快递巨头们最常见的策略。

尽管价格会让商家和用户动摇,但由于单件快递成本的下降小于单件快递收入的下降,快递巨头也有影响其业绩的降价策略。据西南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通、童渊、大云和深通快递的单票收入分别为1.74元、3.19元、3.3元和3.19元,分别下降0.18元、0.38元、0.04元和0.04元。今年上半年,单票收入大幅下降的中通和童渊表现不佳,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0.37%和4.04%。

在此之前,顺丰在价格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弱势。随着它深入商业零件市场,它牢牢占据了中高端电子商务零件市场。只有在电子商务快递在快递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前提下,SF才不得不低头以低价策略对抗电子商务产品。

今年,顺丰为主要电子商务客户推出了一款特殊的分销产品。包裹由陆路运输,而不是由旧金山航空公司运输,旧金山航空公司运输速度比老化的零件慢,但比收费便宜。根据8月份的运营数据

事实上,快递巨头的低价策略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市场。毕竟,电子商务有大量的快递货物。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件,这实际上可以减少价格降低带来的性能影响。在未来,电子商务快递巨头之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这也可能成为每个家庭最大的阻力。

其次,快递巨头正在积极布局新业务,并横向扩张以推动收入增长。

尽管所有的快递巨头都在主要发展他们的主营业务,毕竟,电子商务行业对快递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每个人可能只能分到一块馅饼,任何人都很难单独吃。为了拓展新的快递市场,快递巨头正在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横向拓展新的领域,以提高竞争力。近年来,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作为物流行业的蓝海市场,一些物流行业巨头争相登陆并争夺利润。

国内新鲜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2018年中国新鲜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艾瑞咨询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仍将保持35%的年均增长率。从新鲜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率来看,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想象,其中冷链配送环节应该被视为与新鲜电子商务相关的重要生命线,这一领域的布局也是快递巨头的重中之重。

其中,顺丰与美国集团联合成立了新的,是冷链物流的领导者。京东的冷链仓储、冷链卡类和冷链城覆盖了几十个“三位一体”的冷链运输网络,发展迅速。目前,其他上市快递公司正在进入这个市场。对于快递巨头来说,冷链物流将会更加考虑他们的内部实力。这一领域很可能会展开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一二线城市快递订单饱和,快递巨头挖掘新增长点与未来定位的关系

根据智言咨询的数据,2016年电子商务产品的比例达到72%,同期非电子商务快递CAGR60%,CAGR29%。随着过去两年市场的低迷,多多的崛起大大提升了低线城市的快递量,2018年电子商务占快递量的80%以上。目前,一、二线城市电子商务市场趋于饱和,用户增长明显放缓。事实上,对于快递巨头来说,他们的业务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也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为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竞争力,它们仍需要挖掘新的增长点。

美国股票研究所认为,快递巨头也应该有勇气去开拓新的市场。毕竟,他们不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除非他们在建立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的地位方面起带头作用。未来,低迷的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和即时物流可能会给快递业巨头带来新的增长势头。

随着电子商务巨头将注意力转移到不断下滑的市场上,这个战场也将成为快递巨头们争夺的重要市场。平托多多抓住消费市场下滑的机遇,迅速发展。2018年,活跃平台买家数量为4.19亿,同比增长1.74亿,同比增长71%,同比增长47.16亿元,同比增长233%,远远超过电子商务行业的平均增速。事实上,竞争激烈的快速增长也是快递巨头的一个好信号,与电子商务巨头并驾齐驱,至少不会落后。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也很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业的进一步标准化。仓储配送一体化、网上拓展和全渠道供应链的结合,使许多物流服务提供商能够不断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深入研发,这将考验快递巨头的技术实力。大多数业界对跨境电子商务现状的思考

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懒惰经济的不断发展,即时配送已经成为物流领域发展最快的子行业。外部销售被削减,并逐渐扩大到新鲜食品,鲜花和蛋糕,药品和采购代理的差事服务的分配。即时配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快递巨头正在引入实时物流服务,这实际上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实时配送注重效率和服务。对于快递巨头来说,如何在效率上确立自己的优势仍然需要他们在各个方面做好。

目前,双11再次逼近。这是快递巨头的另一个重要评估。它不仅会检查他们的交付服务效率和速度,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产生多少收入。这也将成为他们向外界展示实力的一个重要案例。虽然价格战目前还会继续,但在未来一定程度上还会继续。随着快递巨头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加和话语权的增加,他们在价格谈判中的优势也将凸显出来。未来,国内快递业仍可能保持竞争优势的局面。每个公司很难在短期内打开一个大的竞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