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饭堂,那是后青春期的味道
脱离学生时代已久,距离最近的大学生活记忆也日复一日的模糊,只是偶尔在心间浮现起银杏落叶的步道、端庄大气的图书馆还有与室友一起疯一起high的悠闲时刻。但是每每和同学闲聊,让我们感触最深的还是大学里排过队的食堂、吃过的美食。毕竟,步入社会,除了家以外,很少会有地方准时照看着你的肠胃,守护着你的一日三餐。
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做学问。大学,一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天南地北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如何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口味学生的胃口,恐怕是每个大菜师傅都绞尽脑汁的事情。我的大学里有三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有各自的特色,靠近新生区的食堂是最热闹的。
每到夏天军训时,一下课就蜂窝着挤进这些年轻的面孔,先灌下一杯冰饮料缓解下酷暑的难熬,长长的队伍盛不下跳脱的心灵,凉拌猪头肉、炒鸡丁、古老肉、炒粉丝、铁板豆腐、腊鸡腿等等,虽然菜色并不动人,可是对于饥肠辘辘的学生党来说,这是无比的美味了。想必为了迎合不同地域的学生,食堂还有汤面区,热腾腾的手工面条,偶尔晚餐还供应馒头,也让我们这些南方学生感受下北方的小吃。楼上的餐厅则承包给了不同商家,麻辣烫、麻辣香锅、叉烧饭、扬州炒饭、牛排,价格略贵,只能偶尔吃一顿调剂下伙食。
上了一天的课总是又饿又累,距离教学楼最近的集贤食堂毫无疑问的像拥挤的沙丁鱼罐头。人排着队可是心思却是在菜里,集贤食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炸鸡腿还有尖椒牛柳,要是晚点去可就赶不上了。因此看着盆里日益减少的菜,心里就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舀上一勺解解馋。如果真的点背刚好排到你就卖完了,只好心里默默流泪,退而求其次了。
有时候也会换个口味,去清真食堂大快朵颐。不知清真食堂是否是每个大学的标配,里面的牛肉拉面和炒刀削真是一绝,拉面细滑弹软,配上清汤和牛肉片是一份滋味,炒刀削满满的洋葱胡萝卜和大块牛肉,酱汁浓郁酸辣爽口又是不同味蕾体验。经常能看到新疆学生点上满满一桌,想必味道确实很正宗。离开大学后再光顾其他清真面馆,汤汁寡淡,牛肉片也又薄又少,真是大失所望,再也找不到食堂里那种实惠量大的感觉了。
食堂并不是学生们心中的圣地,大学里的美食街才是,品种各异的特色小吃一下子就抓住我们的心和胃,曾经豪言壮志要吃遍整个美食街的我们,最后也是撑的扶墙而回。香气十足的宜宾燃面、香辣入味的精武鸭脖、油汪汪的特色炒饭、皮薄个大的高祖生煎、比脸还大的鸡排,我们就像掉进了白米缸的小老鼠,什么都想尝一口买一点。我和室友最爱吃是一家金华肉饼,还记得两元五一张,里面夹杂着猪肉粒和梅干菜碎,咬上一口火热滚烫,肉粒油香梅干菜咸香,再配上一点凉拌千叶豆腐,就是这么容易满足。要是有谁轮到生日了,那可得到野人烧烤请一桌,烤鸡腿烤羊肉串烤玉米烤馒头,总之就是一顿烤,吃完这顿三天不想闻到肉味。
生活总是这样,再亲密的朋友也总有各自的生活,承载了我们大学生活的美食街也不复昔日的模样,毕业以后,许多熟悉的店铺早已换成了韩式烤肉、蟹煲、牛肉火锅等新热门餐馆,曾经痴迷的味道再也追寻不到,那些味道真实、简单,却贯穿了这段最单纯的人生经历。